[前言]

我要先表揚一下「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Lefty's Movie Museum)。

左撇子曾經在《五件事讓你的 頂尖對決 更好看(有雷)》中提過克李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這位導演,出自於對《全面啟動》、《黑暗騎士系列》的尊敬,我不但看了《頂尖對決》還跟著繼續看了本篇文章要討論的《記憶拼圖》。這幾部戲全部都可以登上我心中的排行榜電影,感謝左撇子,我看了很多很優秀的編劇導作。

而今天要討論的電影就是左撇子推薦、後來登上我的bucket list,最後就變成各位現在讀得這篇文章了。

[特別聲明]

這部電影看完後已經過了一個禮拜又四天了,但我仍然不知道該如何執筆寫這篇專欄。秉持著誠實原則我將不會討論這部電影與我看過的文學作品中的關聯,而多探討我個人的經歷。謝謝。

--------------------------------------------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209144/,導演:克李斯多夫‧諾蘭

先看看海報。

這種如同兩面鏡子面對面、造成影像無限映射的現象,在幾合學或邏輯學中稱為「無限迴歸」(infinite regress)。如果你是個正常人,生活周遭一定很多無限迴歸的東西。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一隻烏龜每次只走前一部的1/2,朝著某點前進,但是兩者之間的距離每走一步都會擴大1/2,那永遠到不了;桂格燕麥片上的桂格博士照片中,又有一個桂格博士照片,照片中又有照片...

在文學上也有人用過。Norman Mailer 的 The Notebook 就是無限迴歸。

現在你懂無限迴歸的應用了,那麼試著想想看:如果你的記憶開始無限迴歸呢?

這張海報的設計我認為算滿符合劇情的─不斷倒帶,觀眾隨著主角連納的記憶一層一層回溯,看似一個在鏡框內發生的事實往往又有新的一層意涵,好奇心重的人會為了瞭解那層意涵又不斷的追溯從前......這就是無限迴歸。

這種短路的記憶傷害彷彿像開了阿茲海默症一個玩笑,兩者相似,但通常得到前者症狀的人多半比較年輕。我很好奇那種必須時時刻刻都必須提筆寫下自己每句話、每個決定的人生,到底是什麼感覺? 一部份的我知道我很有可能直接放棄,乾脆讓別人來照顧我好了,就如同戲裡的Sammy Jenks(幫太太連續三次注射胰島素的先生),可是一部份的我知道我很有可能會和連納一樣,拼了命的想要留下一點點記憶的痕跡。

也許筆記、小紙條、拍立得和刺青可以挽回一小部份的自我,「永遠相信自己」曾經是每個徬徨心靈最強而有力的標語,但這句話在這種情況完全失效。正當我為連納相信自己這點感到充滿信心、以為就能找到事情真相時,錯了。看著娜塔莉如何利用連納短路的記憶愚弄並欺騙他,我一瞬間真的傻了:所以,誰才是真正的好人?

但一直到影片結束,我都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好人,我甚至連殺人真相都沒有。泰迪到底是不是臥底警察、本名叫什麼、連納失憶前的工作是什麼、誰殺了他太太、娜塔莉的故事,我們都無從得知了。

但或許故事的意義從不在於誰是連納太太的兇手,也不在於連納尋找的過程,我認為這個故事在於告訴我們「記憶不可信」。

其實長久以來我並不覺得「永遠相信自己」這句話萬能,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永遠依賴,我認為人在經歷失敗或背叛後更不能完全依賴自己的判斷力,因為過份或全面的信任自己只是將自我意識推展到極限。看看連納就知道了,一向被人們認為最可靠的記憶和信任能力都被剝奪後,一個人只能淪為筆記和刺青的奴隸。

自我意識到底有多可怕?

娜塔莉愚弄連納的真像在觀眾眼前血淋淋(連納揍她時真的流血了)的展現後,事情便開始不對勁了:好人不是好人,主角卻一意孤行的相信她,最後我們看著連納彷彿悲劇英雄般說出:「不管別人說了什麼,我都堅信我正在朝著找出殺妻的兇手之路前進。」我們知道,也許這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所謂的Jonny Gump這號人物,連納可能就是殺妻兇手,娜塔莉很有可能就是造成記憶短路的人...

我是個好奇心很重的人,沒有看到故事真相大白那一頁絕對不會罷手。《記憶拼圖》的結局儘管不是我喜歡的「奧運級爆破性真相」,但影片中每一幕、每個環節的確在經過近兩個禮拜後還能讓我坐立不安。我知道記憶傷害在最糟的時刻能夠淪為什麼樣的工具,人們在失去記憶時有多麼脆弱和愚笨,以及最後真的認知道自己最大的敵人,仍然是自己。即使今天將連納燒成一團灰,他恐怕還是認為自己要去找兇手吧。

除了意料之外的結局帶來的影響,這部電影還讓我認識了「黑色電影」這個新名詞。我很抱歉,我沒有學過或修過關於黑色電影的課程,而對於wiki上「黑色電影」的描述:oneiric, strange, erotic, ambivalent, and cruel,我大致上可以同意這部電影符合了黑色電影的特徵。但在眾多公認的黑色電影代表作中,儘管我看過好幾部,卻仍然無法體認黑色電影中的精神。我頂多只能說我贊同「黑色電影是某種風格而非派別」的說法;始終我也同意派別的框架過大:你總不能說《愛情限時簽》(The Proposal, 2009)只能歸類到愛情,不能歸類到喜劇吧? 愛情和喜劇都是《愛情限時簽》的一部份,不能完全切割。《記憶拼圖》帶有黑色電影的風格,但它仍然有其他的特色:懸疑、驚悚,甚至心理學都有,判定電影其實應該用更寬鬆的態度去面對。

演員部份我很意外看到Jorja Fox 這位女演員,她是美國長青電視影集《犯罪現場:拉斯維加斯》(CSI: Las Vegas)的固定班底。當時三個地點的《犯罪現場》─紐約、邁阿密、賭城─ 一起在AXN開播時我必定收看,後來紐約和賭城成了我的最愛。紐約版在2013年年初宣布停播害我傷心了很久,但是自從賭城版本加入Rusell這個角色,並加入更多、更豐富的犯罪元素後,我又變回忠實觀眾了。看著演員從年輕到老的面容變化(包括尼克回不去的身材和布瑞斯長不回去的頭髮)偶爾有點感慨,但是也很羨慕他們能夠參與一部很棒的影集。

                    

     

另一位演員是難得出現在銀幕上的凱莉安摩斯(Carrie-Anne Moss)。她演過的《駭客任務》(Matrix, 1999)真是經典中的經典,而且有趣的是,這部電影也被視為黑色電影的代表作。

如果有人想分享親身經歷《記憶拼圖》般的情節,歡迎留言。

留盞燈給守夜人,電影午夜時分準時開播。

arrow
arrow

    守夜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