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古希臘神話,至於後來羅馬人改編的版本就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畢竟有一才有二嘛,不是嗎。

古希臘神話到底有多種要?

這樣說好了,沒有古希臘神話,大概就像中國人沒了李白來當浪漫唐詩派,俄國人沒了普希金,德國人沒了蘋果樹,物理沒了微積分,或者珍珠奶茶沒有珍珠,蚵仔煎沒有蚵仔......你懂我意思;整個學科命名系統都得重新改造,因為學科名稱全都已-ology 當結尾,或者任何和「心理」有關的字: psycho, psychiatrist,任何和「愛」有關的字: philosopy, Sophia, Philidelphia, philanthropy, philharmonic, Philip,都得全部重新造字,因為這些字全部源自於希臘語。

要不然,《歌舞青春》的男主角應該也會改個名字。

你能想像特洛伊改名成另一個城市嗎? 我覺得「斯巴達」或「雅典」並不會好一點。

你們現在看到的一切電影和書本,任何你們稱為文學或商業的娛樂,都能和希臘沾得上邊。這並不是因為希臘神話中舉凡人類大小事都有神祇專管,而純粹是希臘文化早在西元八世記時就由阿拉伯人蓋的圖書館散播到全世界了。劇場表演的確也可以算是將這份文化推波助瀾的一份子─獨特的劇場生態讓當時社會底層的人有機會可以一吐心中的怨恨並諷刺時事,而劇作家也能深入各個文化階層、透析人性,寫出最真實的人性。好看的戲人人愛看,經典戲不死,主角永流傳,著名的三大悲劇作家*1和後來的嘲諷劇作家艾利斯朵方尼*2,其作品到現在都仍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活躍在這世上。

回到希臘神話。在這個什麼東西都泛濫過度的社會,希臘神話已經因為使用過度而被人們厭煩,你只會看到兩種反應: 一是兩眼一翻雙手一攤,名字念錯,覺得時間過於久遠的東西等於不重要,一是熱情滿滿,但也只認識宙斯、雅典娜,然後再補一句「還有愛神維納斯」。

我這輩子最不想聽到的排行榜上就包括「還有愛神維納斯」這句話。歡迎來到沒有維納斯、只有愛芙蘿狄蒂(Aphrodite)的希臘世界,維納斯等我們談到《凱薩必須死》(Caesar Must Die, 2012)或者《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2006)這部電影有空時再說吧。我是說有空的時候。

也許我還沒說服你相信古希臘的神話就在我們身邊,我舉幾個其他電影裡利用希臘神話來取笑或做梗的例子:

- 獨眼巨人 cyclops: 在《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2010)中,幽靈寫手(伊旺麥奎格 飾演)造訪保羅·艾密特的家時,發現大門竟然只裝了一具監視錄影機,明顯的保全漏洞。而那家保全公司就叫做 Cyclop Security,獨眼保全。

cyclops security  

- 埃樂西翁 Elysium: 2013年的電影,《極樂世界》主講人類將地球破壞殆盡之後,決定在太空打造一座新天地,但揭露發貧富之爭、階級藩籬等問題。Elysium 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天堂。

- 娜烏西卡 Nausicaa: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作品《風之谷》中,女主角就叫做這個名字。Nausicaa 是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出現的人物,她幫助落魄的奧德賽,在希臘的英雄文學上是個重要的角色,就像《風之谷》中最後力挽狂瀾的公主娜烏西卡一樣。

- 許普諾斯 Hypnos & 孟斐斯 Morpheus: 《 CSI 犯罪現場: 紐約》第三季第四集 Everything and Nothing 中最關鍵的意像便是睡神Hypnos,象徵著任由正義睡著的陪審團;《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中,莫非亞(Morppeus) 更是直接取自夢神的名字,暗示。在神話中,夢神 Morpheus是睡神 Hypnos 的兒子,而巧合的是,當年飾演Morpheus 的勞倫斯·費許朋也曾短暫演過《CSI: 拉斯維加斯》。

其他的就等你自己慢慢發現吧。

從上述的例子來看,當今的文化界其實仍然不停沿用當初希臘神祇的意涵,雖然鮮少人知道這些奇怪的名字背後賦予的含意,但希臘神話絕對不是只有表面上各式天神和各式凡人做愛、生下怪物、出自於忌妒的謀殺、英雄冒險等等,如果仔細比較今日社會的現象以及神話中的故事就會發現,其實人類數千年以來所有的感情:害怕、希望、愛、復仇、悲傷、失落等等,以及各式各樣行為,從飛鴿傳書到傳簡訊,從走路到坐飛機,都能看得出最原始的雛形,有些感情更是亙古不變。作者Rick Riordon 靈活的將希臘神話中的神祇套用在青少年身上,賦予現代人另一個解釋神話的方式,而且也凸顯文學上轉化的趣味。

至於好萊塢的版本,個人覺得第一集《波希傑克森: 神火之賊》還不錯,書中精彩的部分至少都能呈現,但第二集《妖魔之海》就顯得遜色許多,完全暴露的好萊塢在編劇脫離不了沉痾的壞習慣;所謂的沉痾,便是一、傾向於圓滿大結局,二、主角總能夠輕易得到結論,三、過份強調愛情,這三者在小說改編的電影上特別明顯。再者,我特別不喜歡第二集將賽西島和地獄惡犬的橋段刪去。

對於Rick Riordon 的希臘神話系列,我的衷心建議是將書完全看完再去看這兩部電影。而且如果你有時間的話,務必繼續看《混血營英雄》系列(裡頭依然有波西和安納貝絲,別擔心)。我得說,是《混血營英雄》系列讓我開始真正欣賞作者Riordon,我認為他在這個系列才真正發揮了他綜觀希臘、羅馬神話的體悟,優秀地詮釋了兩者間的差異,而且以完全不失幽默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我可以保證,《混血營英雄》絕對不可能拍成電影,所以如果你是希臘神話謎,或者你純粹比較喜歡講為那斯而不是艾芙蘿狄蒂,那就趕快去書店買吧,目前最後一集 Blood of Olympia 已經出版了,但還沒有中譯版。

留盞燈給守夜人,電影午夜時分準時開播。


註釋

1. 三大悲劇家指Aeschylus 埃斯其樂斯、Sophocles 索伏科勒斯、Euripides 尤里皮德斯。

2. Aristophanes(c. 446~386 B.C.),著名作品有《羅西特塔》(Lysistrata)、《埃克尼亞人》(The Acharnians)等。

 

arrow
arrow

    守夜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